央視網消息:甜菜是重要的糖料作物,它是我國除甘蔗之外的第二大糖料作物。新疆是我國甜菜糖主產區之一,產量約占我國甜菜糖總產量的45%。眼下,新疆天山南北的甜菜相繼進入大規模采收期。今年,這里的甜菜個頭變矮了,果實、塊根變小了,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?來看記者在秋收一線的報道。
進入十月中下旬,新疆昌吉的甜菜種植戶們正在抓緊收獲甜菜。成熟后的甜菜根長得很像白蘿卜,因此也被叫做“甜蘿卜”或者“糖蘿卜”,但其實它們是完全不同的蔬菜。
新疆特有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緯度滿足了甜菜生長的氣候需要,土地廣闊、地勢平坦,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。為了增加甜菜的含糖量,當地農戶在糖廠的指導下開始改變原有的種植方法。
矮密化種植 帶來機收便利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矮密化種植后,一畝甜菜的產量相比之前幾乎翻了一倍,而且更有利于機械化收獲。
這兩年,新疆甜菜的面積擴大到100萬畝。在龍頭企業的帶領下,目前,新疆各地1060個種植合作社、112家農機合作社參與甜菜種植采收,3800多名農民經過培訓成為專業農機手。
這臺采收機一天24小時就可以把這片500畝地全部采收完畢,不僅能很快鎖定甜菜的糖分,還能快速鎖定甜菜的產量,全程機械化為農民帶來每畝多500元的收入。
從地頭到車間 科技助力“甜蜜”豐收
甜菜收獲一般持續一個月到四十天,隨后馬上進入工廠開始加工,經過切絲、提取等13道工序最終變身為白糖。從地頭到車間,一項項新科技正在助力甜菜產業提質。
目前,這個大數據管理平臺已累計整合了從種植到收獲的15個農事環節,覆蓋145萬畝農田,其中甜菜62萬畝,帶動10.2萬戶農民參與智慧種田和科學管護。
為了將一棵甜菜“吃干榨盡”,當地政府和龍頭企業攜手,正在推進甜菜制糖全產業鏈。
數據顯示,全國食糖的市場需求量在1500萬噸左右,但最近這兩年國內食糖產量不足1000萬噸。甘蔗在廣西、云南這一帶丘陵地區種植,全程機械化采收還有待提升。因此,大力推進甜菜的種植面積提升,對保證我國食糖的安全供給意義重大。
我國的制糖行業一直有“南甘蔗,北甜菜”的說法。甜菜含糖率一般在16%到20%之間,是保障我國食糖安全不可或缺的作物。
上世紀初,我國開始大面積引進甜菜,最早在東北試種,后來發展新疆、內蒙古等地種植,新疆甜菜具有高產、高糖的特點。近年來,通過不斷探索現代農業生產管理方式,新疆甜菜產業在國內同行業內率先實現整地、播種、中耕、采收全程機械化作業,全程機械化率達90%以上。
熱線:4006-230057
信息:0772-3023699
商城:0772-3023997